新聞焦點(社論‧週聞輯要)
社論
工程建設永續發展的新思維
達文西曾說:「並非最聰明、最強壯的物種能生存;而是最能適應環境的物種能生存。」當全球氣候變遷引發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應平衡考量的潮流下,「永續發展」已成為全球殷切合作的重要議題之一。在此同時,工程師自當隨之調整,並在現有的基礎上研發改善新的工程科技,以符合永續發展之理念並儘可能遵守京都議定書之規定。注重並研究宏觀角度的跨國性議題,才能讓工程科技的發展與經驗,反應與融入國家的整體決策中,既能避免政治上無心的過失,亦能展現土木工程師的專業,是多元且有能力參與國土的規劃與建設。
在只有一個地球的前提下,能源與環境已成為本世紀最需要關切的課題。與社會發展習習相關的經濟領域,氣候經濟學的書籍已經出現,蔡英文副院長亦於出席「工程建設永續發展論壇」時表示,現代經濟學中維護「環境」的能力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競爭力來源。根據許多的科學研究顯示,全球環境的惡化已到了需要急切認真處理的時刻。例如歐洲在2080年前冬天將會消失,夏天會越來越熱。這些全球氣候惡化的情況,若是建立在構築全球的經濟發展上,就像一位億萬富翁,若失去了健康,則他所擁有的財富其實是空的。維護環境的綠色概念,應是回應永續發展議題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土木工程科技轉型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工程建設應推動永續發展之方向與思維,最基本的要件為符合永續發展之定義:「能夠滿足當代的需要,且不致危害到未來世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過程。」簡單的說:在工程可行性評估、規劃、設計、施工及維護各階段,不可太短視不計代價的僅為完成該工程而努力。而是應該適度考量對地球環境及未來世代之影響。例如在可行性評估階段不應以世界第一高樓、世界第一長隧道的角度去思維,而是此工程規劃的目的,特別重要的是對環境衝擊之程度。規劃階段應該因地制宜,工址的選定及工址的調查,尤其是環境生態的調查要做的詳盡。設計的階段應適度考量水泥減量,但絕非環保團體所稱之零水泥化政策,任何工程都應有適度生態的考量,但亦非矯枉過正之生態工程。施工階段一定要作居民說明會,並隨時監測施工對環境造成之衝擊。維護階段則應一切以材料減量之觀念去作維護。
此外,以往工程師的訓練太過強調理論與設計公式的重要性,易養成工程師過度依賴養成教育所學習之公式,卻忽略了環境、生態對於設計的影響,造成設計單一及缺乏與環境融合的概念。新的工程設計理念更應強調設計的方式與環境應有密切的互動且能適度調整。一招半式闖天下的工程設計方式是必須調整的。
一切依據永續發展定義所努力之方向,就是工程建設應推動永續發展之方向。例如綠營建推動之廢棄建材再生、土方銀行等觀念,都是值得努力之方向。「重視人文、親近人性、環境互動、綠色概念」應是值得鼓勵與推廣的工程建設永續發展新思維。
雪山隧道漏水非噴水
國工局強調安全不會有問題
﹝本報訊﹞交通部國工局長邱琳濱於10月15日表示,雪山隧道漏水是工程瑕疵,可能是防水膜有破洞,水從混凝土襯砌接縫處流出,安全不會有問題,但如果看到混凝土塊剝落,國工局一定馬上封閉隧道。
邱局長以雪山隧道結構圖說明,雪山隧道的地下水豐沛,原本設計就是一座「排水隧道」,隧道的混凝土襯砌外層有防水膜,再蓋上不織布,讓水順著防水設施、沿隧道排到隧道底層的盲溝、暗溝,再導引排出。隧道滲漏有可能是防水膜破小洞,水受到擠壓,在防水膜與混凝土間流來流去,由混凝土襯砌接縫的地方找到空隙滲漏出來。
邱局長強調,雪山隧道是排水隧道,有水是正常的,只要順利引導排出,不是噴出來的,就不致造成隧道壓力,安全沒問題。
蘇花高速公路可望敗部復活
﹝本報訊﹞交通部於10月19日完成的政策環評指出,東部交通網若不擴充,將限制產業發展。交通部高層透露「行政院有意建蘇花高」,喊停的蘇花高速公路可望敗部復活。
根據政策環評結論,目前東部的陸海空運輸量和當地產業需求相較,有近一成人、貨無法順利到達西部。其中擔負東部六成交通量的公路運輸品質最差,蘇花公路(台九線)平均時速僅十五公里,且必須不時封閉搶修。九十三年底蘇花高動工前夕,前行政院游院長突然要求重新檢討興建蘇花高的必要性,並提出先做政策環評指示,建設案因此停擺至今。
交通部表示,蘇花高政策環評分三部分,包括現況、依據經建會東部永續發展綱要,以及高強度發展需求三種,不過光是現況評估,就出現交通運量不足的問題;交通部坦言,在現有的鐵公路條件下,東部要發展觀光等產業,一定會受到限制,更談不到進行高強度發展,因此興建蘇花高有其必要性。
火山運動 地殼超載岩漿 夏威夷大地震
﹝本報訊﹞南太平洋的美國夏威夷州於當地時間15日上午7時07分(台灣時間16日凌晨1點07分),發生六點六級地震,震央距檀香山約253公里,震源深度38.9公里,是二十三年來最大規模一次地震。
「美國地質調查所」指出,夏威夷這次地震一如以往,是由火山長期活動造成。夏威夷群島本身即是海底火山升上海面,不斷噴出的岩漿冷卻後層層累積,重量越來越可觀,終於導致底下的地殼不堪負荷,引發地震。由於地震爆發時海床是橫向而非垂直移動,因此並未造成海嘯。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這起有感地震推測應是火山運動造成,因為震央在太平洋海板塊中間,附近並沒有板塊擠壓運動。由於台灣與震央兩地距離太遠,未受到影響,台灣地震活動也未因為此次地震而出現異常狀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