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慟『莫拉克風災』災情  為『土木工程法』催生 

『莫拉克颱風』來襲,『88水災』不斷上修的雨量估計,伴隨台灣東部與南部災情不斷擴大的報導,大家不禁要問:橋梁及堤防的弓部那麼脆弱嗎?預報那麼不準呢?救災能再快一點嗎?眾說紛紜!本報從專業與經驗判斷,必須誠實的指出,即使橋梁再強、預報一次就到位或是救災再快一點,以目前台灣的防、救災科技,只能讓災害的程度降低,但絕對無法避免災害的發生。何況目前台灣防救災體系的建立,尚付之闕如,政府平白浪費許多人才與資源,無法作出完整的國土規畫,僅將資源集中在短視近利的「侷限」建設上,到頭來仍禁不起天災的考驗與肆虐。

或許,北部的民眾也要問,此次的豪大雨若在北部是否也會淹水,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因為,目前台灣防災計畫,對於易淹水潛勢地區的淹水模擬,僅考慮到每日800公釐雨量之狀況罷了,試問如何經得起本次每日超過1,000公釐雨量的試煉?再看,高雄小林村的土石流(先不論政治或是主管機關之分工,災害暫歸類土石流),即使是績效良好的水保局,原先的「土石流潛勢指標」估計,僅列中、低潛勢而已;然而同區域被估計為土石流高潛勢溪流的災害,卻不見得比小林村大?可見人類對於大自然事務,不論土或水,仍處於學習階段,當大自然一再示警反撲時,主其事者理應由專業的角度,懇切的告訴大眾完整的真相,虛心全盤檢討改善,不宜一昧指責工程的規劃設計人員。

本報認為地球暖化造成氣候異常,是此次莫拉克颱風的天災主因,政府應明白告訴民眾:雖然無法完全免災,但可以思索如何健全防救災體系,來降低天災的威脅。首先,應強化防、救災體系與設立專責機構,由中央成立跨部會的防救災部門,充分整合各部會的防救災能量;其次,對於國土規劃的執行,為避免目前過度重視行政與法律的偏頗現象,一定要廣納土木、水利科系非建管體系的人才,將專業技術與防災觀念,導入國土規劃議題中。至於執行面的管理,例如對於林務、水土保持及水利三個單位,要整併成為『全流域管理』的概念,才能事權統一,技術也才能充分發揮。現況要整合全流域內各行其是的行政單位絕對是困難的,馬政府要有魄力先從單一流域來試辦,由點擴及至面或許可為。

規畫及管理改革的做完之後,接下來的核心就是技術了!台灣近年來,投入防救災科技的經費雖然不少,但落實至工程界的比例相對偏低。因此,一旦有中央級的防救災專責機構成立,必須落實施行防救災技術整合與應用的工作。此外,目前公共建設最大的問題是皆無照營業,不論捷運、高鐵,在興建過程中,只有內部的審核或是顧問公司審核而已;若能比照目前的高樓結構設計或是水土保持計畫,委託技師公會或是學術團體等第三公正單位進行審查,必能讓設計更臻嚴謹,工程品質更加提高,而公共安全也必能獲得保障。

總之,道路橋涵等公共工程,由於無適當的完整法規體系可依循,不能像九二一地震後的房屋,因『建築法』規定得以補強抗震,即使歷經無數次的天災,仍然無法全盤檢討改善,只能一次次接受風雨的無情試煉。因此,一部『土木工程法』的制定,才能讓國土免於天災的肆虐,也才能讓道路橋涵等公共工程,像房屋一樣有強化抗災能量的一天。本報深信「專業」是防、救災最重要一道防線,即使面對地球暖化氣候異常的威脅,只要給我們一部法規依循,專業人員團結一心,必能減少台灣遭受風雨摧殘之災損,也才能保障黎民百姓之身家安全。

不論如何,「人定勝天」的觀念正在逐步修正中,矯枉過正的生態工程也要面對台灣特殊的地理、地質特性調適,每位工程專業人員只要謹記「專業」是最重要一道防線,則任憑政治如何撼動,專業永遠比政治更能夠向老天爺學習的更多,更能夠長遠的服務民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hnson Kung  的頭像
    Johnson Kung

    拱祥生先生痞客幫部落格

    Johnson K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