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國都計建管會議的迷失

 

如果說:與都市計畫相關的只有建管業務,而都市計畫的中央主管機關為營建署,如此的組織架構,是否恰當?值得探討。在此呼籲產、官、學各界,必須正視此問題,期能讓都市計畫與台灣的都市,更臻完美。

最近全球災害頻頻,就以熱帶氣旋納吉斯橫掃過緬甸,造成近十萬人傷亡的事件為例,顯現氣象預報及災害防治科技,有絕對的重要性。因此,在強調重視全球暖化問題之際,防災科技絕對是都市計畫、基礎建設必須考量的課題,因為那是降低災害嚴重性的不二法門。

因此,當台灣的全國都市建管會議召開之際,由於中央主管機關與法令設計的侷限性,缺少防救災專家學者參與,造成重點完全只放在「生態、集約、永續、創意」之都市發展理念中,忽略了防災的重要性。那麼下一次的921大地震或是87水災一旦發生時,台灣都市的美麗,若只徒具『林志玲的外在美』,但卻是一個隨時會發生心肌梗塞的身軀,如何承受天災的一擊?

其實,整個問題的核心,在於目前的產、官、學各界,對於上位計畫與較低階的實質計畫,並未有一體化的概念所造成。例如一個山坡地的開發案,首先牽涉到的就是土地使用分區問題,但是制訂都市計畫的所謂上位計畫單位,如果只有都市計畫專業,但卻不重視或是忽略大區域的邊坡穩定專業,試問,訂出來的都市計畫分區會合理嗎?這是一個值得檢討的嚴肅課題。前一陣子鬧的沸沸揚揚的『樂生機廠興建案』,即是鮮活的案例,如果區域計畫之主管機關或是擬定機關,能夠在擬定區域計畫之初,廣泛諮詢土木、大地及地質背景的政府或是民間專業團體,將樂生院區所在的新莊斷層泥地質條件納入考量,並依據專業技術給予合理的土地使用分區,則捷運局豈會將樂生院區規劃為捷運機廠之用地!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學界。經常可以看到,建管領域的學者在主導防災避難或是減災的研究,但這些學者,對於近斷層效應或是台北粉土層是否會液化都見得不瞭解,那麽他們做出的防、減災策略,以專業而言,豈能具體可行?

簡單說,成立事權統一的「國土建設部」,才是解決問題唯一法門。讓營建署改為建築署,只主管「建築」;「營造與土木」由國土建設部主管,至於上位的都市計畫、區域計畫、或是國土計畫,亦應由國土建設部主管,則台灣的都市計畫才會考慮更周到,更不會浪費下位計畫的金錢與執行成效,『真、善、美』的台灣都市,才能夢想實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hnson Kung  的頭像
    Johnson Kung

    拱祥生先生痞客幫部落格

    Johnson K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